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潍坊男子回家乡流转土地开家庭农场,今年再给乡亲发“年货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朱国林
    2020-02-10 14:59:22   转载

    临近春节,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大流河四村70岁以上的老人和低保户,都领到了村里晚辈朱松松用货车拉来的“年货”:产自朱松松自己家庭农场里的萝卜。将自家家庭农场产出的蔬菜送给村民们,朱松松至此也坚持到了第三年。

    在外打拼了多年,2016年,31岁的朱松松返回家乡流转土地开家庭农场。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、喷洒作业无人机、深井水蓄水池……一改老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,短短2年时间,朱松松让“流河”牌芹菜、菠菜、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陆续上市,家庭农场也从1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350亩。

    “乡村振兴,或许我能做点啥。”朱松松说,自己的家庭农场规模不大,但2020年,他还是会力所能及地为乡亲们多做点事情。

    “本想为孩子种点菜,却停不下来了”

    “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来村委,来领福利了!”1月15日上午9点半多,寒亭区固堤街道大流河四村的喇叭响了起来。朱松松家庭农场的货车就停在村委门外,几个年轻人正忙着从车厢里往外搬萝卜和大米。正要去附近赶集的老人们骑着车子凑到了货车边,很快领取走了自己的“年货”。

    “叔,我婶也70岁了吧?她也有一箱萝卜,您也拿着!”货车边,33岁的朱松松不断地往老人手里递萝卜。他几乎认识每一位老人,知道谁的老伴来没来,也知道老人的大致年龄。“好!好!”从朱松松接过萝卜的老人们都不停地夸赞“松松好”,逢人就说,每年都要从“松松”这里领蔬菜,除了萝卜,还有菠菜、芹菜等。

    朱松松显得有点不好意思。他说,这些菜也不值多少钱,就是自己的一点心意而已。每年只要有新鲜蔬菜富余,他就送到村里来,先分给70岁以上的老人、低保户等。

    2016年,朱松松返回家乡,流转了大约100亩土地,想着种点蔬菜。“本想为孩子种点菜,却停不下来了。”他说,大流河四村的居民只有500多人,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83人,80岁以上的还有28人,年轻人都外出打拼,种地的劳动力已经很少。最开始开家庭农场的初衷,其实是因为自己有了孩子,觉得自家种的食物放心,可没想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乡亲都问能不能把地包给家庭农场。就这样,100亩土地陆续增加到了350亩。开农场本是副业,却慢慢成为了朱松松的主业。

    “走了不少弯路,总算是总结出了经验”

    朱松松所说“停不下来了”的原因之一,是在家庭农场的投入,明显超过了他的预期。

    “我小的时候,只记得大家下地干活,就是种些玉米和小米,产量还不高,真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。”朱松松说,等流转土地开始种菜后,他才发现需要改善土壤、增加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,才能真正种出好的露天蔬菜。于是,朱松松投资修了一条直通县道的石子路,又先后建设了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、深井水蓄水池,用上了喷洒作业无人机。他自己还通过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认证。2016年、2017年,整整两年的时间,朱松松根本没有盈利。

    2018年,家庭农场的经营有了起色,朱松松也为自家的蔬菜打开了销路。“谁知又赶上了2018年‘温比亚’和2019年‘利奇马’,农场里也受灾了。”他说,好在损失并不算大,他也赶上了菠菜、香菜价格较高的时候,最后终于算是小有盈利。

    朱松松说,开家庭农场种露天菜,并没有多少可寻的经验,他只能自己一点点摸索。“走了不少弯路,总算是总结出了经验。”他说,他认为,种露天菜一定要选择种植周期短的蔬菜,这样一旦出现意外损失也会小一些,且还没等到有病虫害、需要用药的时候蔬菜就可以采摘销售了,保证了食品安全。另外,种植蔬菜也需要选好种,并精细化管理。同样价格的蔬菜,客户肯定会选择品质好、卖相好的。

    如今,朱松松的家庭农场里,种植的蔬菜品种越来越多,有菠菜、芹菜、香菜、西红柿、黄瓜、山药、萝卜等。多数时候,他都会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大面积种植,赶上蔬菜价格不错的时候,就能够取得收益。由于经营出色,朱松松的家庭农场被评为山东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。

    “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来看看”

    开办家庭农场盈利不多,且比以前的任何一种工作都要费心费力,但所收获的内心满足感,是朱松松从未体验过的。

    “我打了第一口井后,大家一看原来打井这么有利于农业生产,后来就又有人打了井。没想到我打口井都会有带动作用。”他笑着说,为了运输方便,他在村里附近修了一些路,也意外方便了附近乡亲们的出入。

    除了每年坚持给乡亲们送新鲜蔬菜,朱松松还会雇佣一些身体条件差、家庭经济困难的乡亲们到家庭农场里工作。他说,村民大多数人的年龄都到了50岁以上,外出工作倒不如直接到他的家庭农场里干活。同样的劳动报酬,只要是村里的乡亲们想干,他向来是把活儿交给乡亲们。

    “我种的大多数都是露天蔬菜,现在还承担不了使用太多土地的成本。到了冬天,除了少数大棚里还能种点萝卜,露天的也只能种点麦子了。”朱松松说,目前,他也只是能为家乡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,帮不上什么大忙。不过,他会把家庭农场继续办下去,让村里的土地产生更多的价值,也让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更好些。“我做这些,也引起了一些‘发小儿’的注意,他们也有想法想回来做点什么,还专门联系了我。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来看看。”朱松松说,最近经常听街办工作人员提起“乡村振兴”、“脱贫”等事情,他觉得“乡村振兴,或许我也能做点啥”,至少先把家庭农场经营好,多为乡亲们谋点福利。

    01.jpg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